|
【佛山陶瓷网】从英国陶瓷看中国陶瓷发展趋势 |
【guotao】2012-12-8发表: 从英国陶瓷看中国陶瓷发展趋势 接纳新技术符合长远利益最近,英国艾思卓公司受中国某生产企业的邀请,评估该公司釉料回收系统的好处。根据这家企业提供的数据,该企业每年浪费掉的釉料合计大约800万元,而艾思卓公司的釉料回收系统成 从英国陶瓷看中国陶瓷发展趋势接纳新技术符合长远利益 最近,英国艾思卓公司受中国某生产企业的邀请,评估该公司釉料回收系统的好处。根据这家企业提供的数据,该企业每年浪费掉的釉料合计大约800万元,而艾思卓公司的釉料回收系统成本大约在500万元。通过简单的运算可知,若使用这价值500万元的釉料回收系统来回收在生产过程中浪费的价值800万的釉料,这家企业每年就能节省成本约300万元。原材料被完全利用,不但可以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改善,而且企业的生产环境乃至整个自然环境都能得到很好的改善,让企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从数据中显示,艾思卓的回收系统对于该企业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事实上,该企业却并没有接受这套绿色设备。在回收的环节上,他们认为他们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他们把回收的再生釉和未经处理过的原釉混合在一起直接喷涂在产品上,但是这套方法实际在50年前就被欧洲的大公司所抛弃,因为使用这项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都比较低劣。 北斯塔福德郡商会国际贸易委员会(nscci)的成员及英国投资贸易总署(ukti)的培训导师安得仁认为,中国陶瓷产业如今遇到的问题和英国生产企业四十年前遇到的问题相似,英国陶瓷发展的历史可以为中国陶企在道路选择上提供借鉴经验。 工业革命下的英国陶瓷发展之路 在《物种起源》中,查尔斯·达尔文在开篇就提到,在自然环境中幸存下来的往往不是最大者或最强者,而是那些最能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外部环境的生物。其实这项生存法则也同样适用于世界制造业。 回顾英国陶瓷行业的发展之路,斯托克是不得不提的一座城市。斯托克是英国著名的陶瓷之都,同时是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陶瓷行业生产技术的先驱。加之当时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陶瓷产业可谓发展得如火如荼,色泽温润的英国骨瓷也由此闻名世界。 但在经济与产业空前发展的同时,严重的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后果则是这一代陶瓷人为此而付出的惨痛代价。工人的平均寿命降至35—40岁之间,劳动力、能源和原材料的成本不断增加,政府针对环境立法,发布健康与安全政策,这些都加重了企业的财政负担。这一切都意味着斯托克的生产成本将大大提高,特别是低规格产品的成本将更高,更糟糕的是,此时发展中国家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类似的陶瓷。 面对种种挑战,许多英国厂商纷纷认为外包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这一政策尽管成功地降低了制造成本,但事实上也让英国损失惨重。外包带来的结果是,许多著名企业的销售业绩呈“自由落体”式下降。在这一环节中,其实企业没有意识到自身品牌之所以拥有良好的信誉,很大程度是基于一个事实是———他们的产品是“特伦河畔斯托克制造”。因此很多客户都不愿意接受这些品牌外包的产品,外包使产品失去了其原有的品牌价值。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客户作出购买选择时,售价其实不是其中考虑的最重要因素。 尽管英国许多企业都将生产基地从本国迁移至其它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就是他们最主要的对象,而将英国总部转变为以采购、销售和市场营销为主导的市场。英国的陶瓷工业由此大量收缩,但是还是有小部分企业坚持在本土发展,坚持其原有的品牌特色。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要迎接来自环境与政策等方面的挑战,则需要寻找更理想的生产方法。减少能源使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和最大限度地使用原材料等新技术是他们最迫切的需求,精益制造技术以及原材料循环再用则成为了这些企业走上绿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如今,斯托克产品仍然以高质量闻名,特别在当今萧条的经济环境下,斯托克城中最好的企业公布的销售业绩和利润以及今后的投资方向再次显示了他们作为世界顶级生产商的强大实力,尽管他们的产品价格是同行中最高的。 做领域内的创新者与领导者 目前中国面临着原材料、劳动力、能源等方面成本上涨的问题,还有环境污染严重和国际市场情况萎靡的挑战,加之欧洲主要市场不断推高瓷砖进口税,使得中国企业内外交困,并让企业意识到,“21世纪的今天,‘廉价中国’的日子已不复存在”。 如今,使用新技术、通过节约能源和减少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对中国企业来说显得异常重要。迎接上述挑战,需要他们作出长远的投资决定。 在与中国陶瓷企业接触的过程中,安得仁发现中国陶瓷企业所受到的资源压力越来越大,他们希望在节约资源和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情况下生产出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在能够赚取利润的同时,还可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中国企业在接受新技术的过程中显得过于小心翼翼,并且考虑的主要因素还是成本。 安得仁表示,在制陶业中,对于一项新技术西方往往更快接纳,西方的公司喜欢被视为各自领域内的创新者与领导者,他们喜欢做创新者;而在中国,企业表现则过分谨慎,通常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家企业不愿接受新事物,特别在陶瓷产业中,不能接受一项成功的科技,那就意味着它不能够迎接在新时期下的新挑战。历史已经表明,企业在艰难时期的目标不应只是寻求生存的短暂策略,而是应在艰难时期拥有长远的计划,这样其发展的道路才不会举步维艰,步步惊心。同时,一家公司的投资是需要全方面考虑,技术进步虽然至关重要,但技术仅仅是一部分而已,公司首先需要树立的是接受新方式的态度。 “中国陶瓷人必须有接纳新技术的勇气,更重要的是需要一种正确的态度,能够看到长远利益。”安得仁表示,就像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到的,进化的成功是基于那些最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条件的物种之上的。中国拥有悠久而卓越的陶瓷发展史,但是现在外部环境很艰难,而且会越来越艰难,那么企业是否有能力,更重要的是是否愿意去适应,并进行改变,这将决定企业到底能走多远。 (【guotao】更新:2012/12/8 22:40: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