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陶瓷网】中华文化之旅:中国陶瓷馆 |
【guotao】2010-9-8发表: 中华文化之旅:中国陶瓷馆 作者:张扬郑逸舟程岚特约记者梁海涛张亚楠张东晓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神州任我行外采记者逸舟。我们都知道,英语中,大写“china”是中国,而小写“china”则指的陶瓷。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事 中华文化之旅:中国陶瓷馆作者:张扬 郑逸舟 程岚 特约记者 梁海涛 张亚楠 张东晓 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神州任我行外采记者逸舟。我们都知道,英语中,大写“china”是中国,而小写“china”则指的陶瓷。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事实举世公认,陶瓷与中国人有着特殊的联系,中国人对陶瓷也有着特殊的情感。中国的陶瓷,中国人为之骄傲,外国人则为之折服。今天的 “中华文化之旅”,我们就来探寻中国的陶瓷文化,来到了位于山东淄博的“当代国窑”——中国陶瓷博物馆。 淄博是齐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五大瓷都”之一。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地位。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证明,早在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时期,淄博地区就开始了陶瓷生产。西周初,齐国始专设“陶正”官,管理陶器生产,并在齐都城内设立制陶作坊,从事陶器的专业化生产。魏晋南北朝前后,淄博地区的陶瓷生产完成了由陶器向瓷器的过渡。唐宋时期,陶瓷生产技艺日趋精进,规模不断扩大,窑址星罗棋布,逐步形成了淄博特色,出产了一批颇有影响的陶瓷名品,寨里窑的青瓷、磁村窑的黑釉瓷、博山窑的绞胎瓷和彩瓷等都曾名噪一时。明清时期,淄博陶瓷产品器型厚重,装饰独特,产销两旺,形成了以博山为代表的陶瓷生产和销售中心。博物馆副馆长张云明介绍说,陶瓷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特别是史前阶段,陶瓷制品中国文化最重要的载体。1万年以前,淄博就有了陶瓷生产的记录。 张云明:考古发掘证明,陶瓷从实用工具发展成艺术品以后,特别是官窑的产生和釉下彩的发明,很好的反映和记录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状态,进一步提高了中国陶瓷制品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陶瓷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以强烈的生命热望和极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陶瓷艺术精品,这些陶瓷艺术品记载了中华民族成长的历程,包容了中国人深沉婉约、融于自然,却又慷慨激昂、粗犷豪迈的情怀。从平民百姓到皇室贵族,从物质生活到意识形态,中国人与陶瓷艺术品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愫。中国陶瓷馆的解说员刘冬威介绍说: 刘冬威:我们通常说这个陶瓷,是陶器、瓷器的统称,有三点区别,第一点就从制作原料上来说的,陶呢它是就地挖掘的,含金量非常高的泥土烧制而成,这个瓷呢,它的原料就是瓷土,也叫高岭土,里面成分有长石、石英石、还有木兰史等等。第二点,烧纸的温度不同,陶呢他的温度比较低,800℃——1000℃左右,瓷呢它的这个烧成温度是在1200℃以上,最高可以达到1400℃。第三点呢就是烧成后的性能、硬度和吸水率不同,这是陶与瓷的三个区别。这边是北朝和隋代的一些青瓷,青瓷是最早出现的此种被誉为是瓷器中的瓷宗,它的成色剂就是氧化体,知道这个成色剂是什么吗,就是表面的这个颜色的形成是一种金属元素,铜、铁、汞、锰在这个化学气氛下呢发生的不同化学反应出来的,这是氧化铁的成色,然后铁含量一般是在1%—3%之间,根据这个氧化铁的含量多少它釉色的形状不同。 陶瓷艺术品以自身独特的“泥”的精神,“玉”的品质而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见证。而这从“土”到“瓷”的蜕变,也是在中国人民深厚宽广的智慧中孕育而来的。 在西方人眼中,唐三彩,具有高贵、神秘的气质。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刘冬威:这边呢是唐代的陶瓷,唐代呢是形成了一个明显的烧瓷形式,就是南方越窑烧制青瓷为主,北方以邢窑烧制白窑为主,南青北白这样一种烧瓷形式,出现这种非常精美的陶器——唐三彩,唐三彩呢是陶,不是瓷,它虽然表面有釉。但是它胎是陶胎的,而且是在800°左右烧制而成的,所以它是陶不是瓷,它是一种墓葬当中的随葬品,也叫冥器。它名为三彩呢不是说颜色只有三种而已,它的颜色非常多,多达十几种以上,但是其中是以黄、绿、白为主色调,故称是三彩。然后我们看这边这一件,这一件是我们馆的镇馆之宝,也是国家的一级文物,距今有1400年历史,南北朝北齐时期的一件青釉莲花尊,这个青釉莲花尊从外观上我们来看,首先是保存完好,形体硕大,釉色是青中泛黄的,青釉古朴端庄,还有就是它们上面的装饰物也比较精致,我们看一下颈部在颈部呢它是有八道阴线斜纹,然后呢在这个器皿颈身连接处呢是一道粗蛇纹,肩部呢有四个弧线型的隙。四个隙当中呢是装着四个宝藏,一组是三个,然后是一周的,是一个莲瓣,莲瓣的瓣基呢是饱满墩肥,莲瓣下面叫做忍冬花,俗称金银花,然后是仰俯的莲瓣,然后啊倒向看上去莲瓣的立体感很强,是因为它事先用摹印做好以后再贴塑上去的。 唐三彩大多数都是墓葬品。而到了宋代,宋三彩出现了,并且不再是达官贵人的随葬品,而是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生活器皿。 刘冬威:看这个展品,额,这个呢叫做婆婆,这个婆婆肯定跟现在肯德基、麦当劳里的小孩凳差不多,小孩的一种坐骑。小孩坐在里面以后,把小脚从这里面伸出来,底部形状就像个大缸一样,他就不老实摇晃,它也不会倒,重心比较稳。 这边呢是瓷做的枕头,瓷枕,这是一个明代的瓷枕,目前在山东发现最高的一个枕头,因为它很高,所以它的含义就是高枕无忧。还有其他形状的,而且我我们发现一边或两边有一个小洞,这个小洞冬天盛热水、夏天盛冷水,冬暖夏凉。 这边是鱼盘,那博山大鱼盘呢,在我们山东这个地方以前呢比较常见,一般家里都有。鱼有很多的象征意思,象征着丰收、富足、团圆、诚心如意等等,我们喜欢用鱼盘来盛饺子的用,取义金玉满堂,鱼跃龙门的意思,那边都是,鱼特别多,有青鱼、鲤鱼、草鱼等等,一半呢就是这种蓝彩,还有这个红绿彩比较多。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台湾歌手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红遍海峡两岸,而这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是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在中国陶瓷馆,令人称绝的青花瓷精品也有不少。 刘冬威:青花瓷,青花瓷历史非常悠久,唐代萌芽,元代成熟,明代时期达到鼎盛。元代青瓷是非常珍贵的,元青花瓷因为它的件数特别少,全世界大概有三百多件,国内是占了三分之一的占有数量,明代青花瓷主要是永乐和宣武年间烧的最好。 张云明:刚才说到《青花瓷》这首歌,我听了之后很震撼,周杰伦用他的歌词,把青花瓷的特点,制作过程还有技艺方法宣传给了全世界。通过这首歌,我觉得咱们现在的艺术和传统的民俗文化完全可以更好的结合起来。陶瓷上传承的文化有可能和现代艺术结合后,成为中华民族艺术发扬光大的一个亮点,或者说一个起点。这种方式,年轻人很喜欢,像我这样年纪的人也很欢迎。 与“青花瓷”三个字一样具有标杆意义的,还有景德镇。景德镇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青花、玲珑、粉彩、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刘冬威:景德镇就是艺术陶瓷著称的,这些都是大师作品,看看这一件,这是原景德镇陶瓷学院院长季麟大师的作品叫《大飞鸿》。工艺是景德镇四大工艺当中的一个青花雍丽红,它的烧制粘度比较大的,这个雍丽红的烧制是800℃,这个青花碗上升是1200℃。这个雍丽红它的化学反应特别不稳定,就是温度过高或过低它会变色,是在一个窑炉一次性烧成的,所以它的偶然性因素比较大。 (乐) 正如西方艺术受“存在”哲学影响产生“真即是美,真即是善”的美学标准一样,中国的艺术一直都受到了本民族哲学思想的影响。“道”家哲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最为广泛深远,道家学说以直觉体验世界,认为万物同源一体,即“天人合一”,主张“顺其自然”、“虚静无为”,这虽然对人类改造自然,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但却推动了中国艺术的发展,使其形成了强烈的民族特色而被世人关注。中国陶瓷艺术中很明显显现着道家思想的影响,这从青瓷艺术,唐三彩以及以后的颜色釉的窑变中都可以看到。 张云明:宋代的瓷器确实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特别是汝瓷,钧瓷,还有当时官窑出产的瓷器,都是通过非常含蓄、内敛的方式把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别是民族性给体现出来。汝瓷的天青釉,非常高雅,是现在也难以达到的一种境界。还有青瓷,青釉没有任何装饰,就是靠釉色来表棕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青瓷质感如玉,苍翠幽雅,这种富于冷静,给人带来幽玄情趣的色泽正与道家思想所追摹的“虚、空、静”、“以素洁为美”、“澹然无极”和“无为”的境界隐隐合拍,尤其是体现了魏晋玄学的境界和宋代文人追求的“天工与清新”,“疏淡含精匀”的审美境界。这一类陶瓷艺术中的审美意趣表现正是可以看作是以陶瓷作为一种载体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一种物态显现。 艺术与科学技术犹如一张纸的两面。千万年来,艺术与技术总是携手共进的,世界文明史和艺术史上的许多伟大艺术典范,又是当时最新技术、伟大技术的产物。中国的瓷器既是杰出的艺术品,同时又是当时科学技术的结晶和代表。有“当代国窑之称”的淄博陶瓷在近三十年来发展特别迅速,淄博人不断创新,新瓷种大量涌现,很多高科技品种获得了“国家发明奖”,甚至应用到航天等高科技领域。 张云明:淄博通过办一些节会,与海外的陶艺交流也越来越活跃,陶瓷文化已经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中华民族逐步走上复兴之路,中国陶瓷文化的弘扬和发展也越来越红火,而陶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瓷砖相关 中国陶瓷名牌 中国陶企自律联合宣言 中国陶瓷时尚周 ,本资讯的关键词:国陶中华陶瓷艺术陶瓷生产陶瓷文化 |